6月29日,图书馆开展了第六期“‘五尖’宁国”亲近自然科普研学活动。活动以“探秘华东大裂谷”为主题,为20余名青少年读者带来了一场综合实践课程。
华东大裂谷风景区位于皖浙两省交接的天目山北麓,景区道路半边依山崖而建,半边顺峡谷而行,景色颇为壮观。裂谷历经地质作用和千年变迁,形成了与外界迥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开展此次研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课堂和实践场所。
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宁国市图书馆,由黄玲老师和贾成刚老师为小读者们带来精彩的地质知识讲堂。黄老师从大裂谷的形成讲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小读者们了解裂谷的演变过程。此外,黄老师拓展了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引导小读者们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贾老师则聚焦岩石这一地质元素,为小读者们讲解了其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两位老师从宏观的地貌演变和微观的岩石构成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为小读者们接下来的实地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小读者们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华东大裂谷风景区。沿着蜿蜒的山路,贾老师结合一线天、竹海、龟背桥等特色景观展开讲解。在实地探究的过程中,贾老师还特别设计了互动教学环节,指导小读者们用馒头模拟板块运动。看着手中的“岩石”在挤压下渐渐变形时,小读者们真切体会到了抽象的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关联。
活动的最后一站回到了宁国市图书馆,由贾成刚老师和刘培红老师共同主持收尾。贾老师一边介绍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一边引导小读者们发现家乡之美,鼓励他们成为家乡旅游的小小宣传员,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旅游发展助力。随后,刘老师指导大家运用五感写作法,将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记录下来。活动最后,贾老师进行了总结,鼓励大家用心观察、勤于记录,努力将这次研学的“无字书”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有字书”。
